特殊类型招生报名系统
“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产生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
我校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计划总数不超过23人,其中足球计划招收11人;冰雪(越野滑雪)计划招收12人。
注:(1)同一招生项目有不同场上位置(或运动小项),考生在报名时只能申请一个场上位置(或运动小项)。
(2)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计划及合格生人数按教育部规定执行,我校可依据生源情况调整各招生项目合格生认定人数,宁缺毋滥。如果个别项目资格人数不足招生计划数,计划可以调剂到生源充足且符合教育部政策要求的其他项目招生。
2.考生所持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中的运动项目应与报考的运动项目一致(原则上运动小项也应对应一致)。
3.参加高水平运动员体育专项考试的考生须参加其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组织的高考报名。
4.若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招生组织高水平运动队统一测试,则考生须参加相应项目的测试并达到合格标准。
5.身体健康情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
1.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且高中阶段在省级(含)以上比赛中获得集体项目前六名的主力队员或个人项目前三名。
2.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力,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者或近三年内在全国(或国际)集体项目比赛中获得前八名的主力队员。
注:①凡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必须要提供与高级中等教育相当的学习证明和成绩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助招生学校对其资格进行认定,未经资格认定的同等学力考生不得报考。
②考生所参加的比赛必须为教育部学生体协、省教育厅或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官方主办的正式比赛。
③凡曾参加过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国足球甲级联赛、中国足球乙级联赛者(含联赛预备队及增补运动员,以中国足协公布的上述赛事秩序册为准)均不接受报名。
注:“招生专业(类)”为高考志愿填报及录取专业,“教学环节专业”为对应的入学后可就读专业。高考志愿填报及确定录取专业时按“招生专业(类)”进行。入学后,学生须按院系安排确定具体的“教学环节专业”。具体专业名称以教育部批复的当年招生专业为准。
2023年冰雪项目和足球项目均实施全国统考,我校不组织相关项目的校考。我校也不组织现场报名及确认,具体网上报名流程如下。
报考我校该项目的考生,请在2023年1月5日-2月5日18:00前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网址:)进行资格审核检查报名。同时,请在2022年12月22日至12月31日12:00前登录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网址:)或手机APP(体教联盟)中的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系统来进行考试报名。
报考我校该项目的考生,请在2023年1月5日-2月5日18:00前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网址:)进行资格审核检查报名。报名时,女子足球项目的考生必须明确选择场上位置。同时,请在2023年3月1日-3月10日12:00前登录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网址:)或手机APP(体教联盟)中的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系统来进行考试报名。
在教育部阳光高考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做报名的所有考生均需在系统中上传相关材料。具体如下:
①《西北大学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申请表》(考生按系统提示填写个人隐私信息并完成志愿填报,系统将自动生成该申请表,按要求下载打印并在申请表每页下方的签名处由考生本人亲笔签名,在首页由中学负责人签字后加盖所在中学校级公章,再将扫描件上传至报名系统);
②通过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管理系统”查询的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资料截图;
③考生本人身份证(正反面均需上传)、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参赛秩序册(至少须有封面、本人页)、参赛成绩册(至少须有封面、本人页)、符合报名条件要求的比赛获奖证书等运动成绩证明材料;
④所在中学出具的在读证明(应届生)或高中毕业证书复印件(往届生)或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与高级中等教育相当的学习证明和成绩单等证明材料(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力考生)。有关复印件须加盖相关单位公章;
⑤考生须按要求上传其相应比赛中作为主力队员的证明(见我校简章附件)和成绩单。
所有申请材料均须扫描或拍照后通过报名系统网上提交,我校不接收纸质报名申请材料。格外的注意,上传至报名系统的纸质申请表的版本号须与“报名系统”显示的版本号一致,申请材料要求真实、详尽、完整、清晰,所有材料上传前均须中学审核。上传申请材料如因不清晰、不完整而影响资格审核的,责任考生自负。考生个人对上传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在资格审核及入学资格审核检查过程中,一经发现并查实所提交材料有作假情况,一律取消资格。
我校将组织专家对报名系统中考生提供的材料来资格审核,确定初审合格考生名单并进行公示。考生可于2023年3月1日左右登录网上报名系统查询初审结果,学校不再另行通知。资格审核不通过的考生不参加后续的录取。
文化课考试:拟申请A档的考生,须参加国家体育总局统一组织的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招生文化课考试,考试须在“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或“体教联盟”手机APP上进行文化课考试报名。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政治、英语四科,每科满分为150分,四科满分为600分,考试时间为2023年4月15日-16日,请按照指定地点参加文化课统考。B档和C档的考生,应按照教育部规定进行高考报名并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体育专项考试:根据教育部及国家体育总局有关法律法规,注册、报名及考试安排等详见“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或“体育联盟”手机APP。测试方法和标准执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相关文件要求。体育专项考试需进行全方位检查,违规或拒绝检查的考生,将取消录取资格,运动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准时参加测试。根据全国统考或区域统测组考院校安排,冰雪项目专项考试在2023年1月4日-5月10日期间,足球项目专项考试在2023年3月20日-5月10日期间。具体考试时间、地点及其它相关事宜请关注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组考单位招生官网。
学校将根据招生项目(位置)、体育专项考试成绩及招生计划等择优认定合格考生名单及享受相应文化成绩优惠等级,宁缺毋滥。合格考生名单经学校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通过后,按教育部相关规定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者,即正式成为我校高水平运动队合格资格考生。专项考试成绩合格、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相应等级且按规定填报志愿的考生将被择优录取。
A档:经体育专项考试合格的国家一级(含)以上的运动员,须参加国家体育总局统一组织的体育专业单独招生文化课考试,达到我校分数线要求者,即予以录取。公示合格考生人数≤5名。
B档:经体育专项考试成绩优秀的少数国家二级(含)以上的运动员,确有培养前途,若其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生源地普通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即予以录取。公示合格考生人数≤7名。
C档:经体育专项考试成绩合格的少数国家二级(含)以上的运动员,若其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生源地普通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即予以录取。
注:1.我校原则上按照A档、B档、C档已公布招生计划的1:1比例确定相应的优惠等级考生名单;若全国统测体育专项分相同,则比较指定的子项目分数或成绩(具体依据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体育专项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2.本科批次合并或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普通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按照各省相关规定执行。
1.我校依据招生计划和考生的体育专项考试成绩,结合运动队建设需要,确定合格考生名单,通过我校本科招生信息网进行公示,同时上报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
2.合格考生须按照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要求完成本省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申报和认定手续,凡未取得省级招生资格认证者我校不予录取。
3.合格考生均须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并在其生源所在地规定的高水平运动队报考志愿栏指定位置填报我校。
4.专业安排:合格考生在生源所在地公布的我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专业范围内按文理科分科类选择专业志愿填报(实施综合改革省市的考生选考科目须符合其报考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且服从专业志愿调剂。否则造成不能录取等相关后果由考生自负。
5.高水平运动队录取的所有考生入校后均须参加运动队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我校将与合格考生签署协议,明确入校后参加运动队的义务和责任,如有违反,将按照相关文件规定予以处理。
1.新生入学报到后,我校将开展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及专项复测,对复测不合格、入学前后两次测试成绩差异显著的考生,将组织专门调查。经查实属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等情况的,一律取消该生录取资格,不予学籍注册,已取得学籍者将根据查实时间取消学籍,并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
2.学生在校期间,须接受所在院系和运动队的双重管理,既要按本专业培养方案完成专业学习任务,也要认真履行参加训练和比赛的义务,服从运动队的管理。运动队训练是高水平运动队学生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未能取得相应学分的,将依照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2.西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及录取工作在学校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高水平运动队的选拔及录取工作。选拔程序、选拔结果向社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监督电话:(纪检监察办公室)。
3.学校对伪造、变造、篡改、假冒户籍学籍等虚假个人隐私信息和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考生,均应当认定为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取消报名和录取资格。
4.“西北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为我校官方的本科招生信息发布渠道,我校相关招生信息均将通过此网站向社会发布,请考生及时关注。
5.本简章解释权归西北大学招生办公室。若教育部有关政策有调整,以教育部调整后的有关政策为准。